2018-06-30~07-01 二等塔山/阿里山神木群連走行程記述
【計劃攀登篇】
阿里山國家公園,遠近馳名,宛若台灣的地標,海拔2000公尺,是避暑勝地,園區內神木級巨木林立,最佳的森林浴場所;但自從開放大陸客來台參訪,旅客蜂擁而至,森林變了調,從無寧日,而台灣遊客與阿里山也漸行漸遠,近時大陸政客的炒作,園區也較清靜些,讓人懷念以前的時日;這裡是昔日登山客必訪之地;而今我們選擇來此一遊重溫舊夢,順訪小塔山與水山神木,行程讓人期待,大夥請放下身邊工作,一起暢遊阿里山吧!
【行進路線簡述】
阿里山國家公園入口(H2196m)>阿里山車站(H2216m)>三代木(H2204m)
>阿里山香林神木(H2207m)>神木車站(H2138m)>受鎮宮(H2204m)
>姊妹潭(H2100m)>接鐵路(H2294m)>眠月線岔(H2334m)>第一明隧道(H2346m)
>塔山站(H2373m)>上稜點(H2485m)>廢棄涼亭(H2520m)>二等塔山(H2500m)
>原路回接鐵路點>沼平車站(H2274m)>水山神木(H2323m)>公路90.3K(H2294m)
【實際攀登篇】
簡介:二等塔山,海拔2500公尺,二等三角點,又名前塔山、小塔山,由大塔山向西延伸包括小塔山在內的數座山峰合稱塔山山系,是鄒族(鄒語:Hohcʉbʉ)人的聖山,而二等塔山則是族裡善人最終前往的樂園;阿里山香林神木,樹齡約2300年,原名「光武檜」,1997年阿里山神木倒伏之後,票選成為「阿里山二代神木」;水山神木,樹齡2700年,因附近有阿里山的水源保護區,又稱「水庫神木」,為阿里山新八景之一;全程含休息共約12小時完成。
行程:阿里山,是個萬分美麗又值得驕傲的好地方,東山、石棹小休的途中,陽光耀眼,大地一片翠綠,由中埔開始的山區依舊是如此迷人吸睛,夏日時有的午後雷陣雨也沒缺席,加上隙頂地區特有的濃霧,灰濛了整個山野,16:30,由台18-85K左轉進入,續行約3K的產業道路,來到美美的二萬坪阿里山青年活動中心,然已霧鎖全區,卻也多了份朦朧之美。
16:45,夜宿唯一的獨棟大木屋,正巧在二萬坪森林步道下,我們泡茶聊天,舒緩旅途勞累,海拔2000公尺的此地,氣溫17度,也添了件厚外套,其間,有隊友出去溜搭,帶回霧開時塔山山系的倩影。
三年前隊長探勘時,曾帶回二萬坪步道及我們明日要造訪的二等塔山身影,這落差超過1000公尺的斷崖絕壁,霸氣而立,山岩節理層次分明,有如層層古塔,形成一座高聳嶙峋奇石,為之震撼,蔚為奇觀。
18:00,於此享用高山風味餐,半個小時後我們來個飯後散步巡禮,車站、月台、鐵道、杉影、夜景,濃霧中更顯詩情畫意,美景天成。
隔日清晨5:00出發,雨停了,5:15,抵89.2K海拔2196公尺的阿里山國家公園入口,新完工不久的轉運站與7-11大器地聳立於右側,於此吃早餐及備妥行動糧,本國人每人200元的門票也先行購好,回頭望見殘月高掛,預告著會有個好天氣。
對面觀景台是塔山奇岩另一觀賞點,也因著濃濃山嵐而隱身其中,我們與它及園區入口快樂合影後,5:50,正式啟程。
車子可開到裏面的停車場,我們選擇步行,為的是可看看不遠處海拔2216公尺全檜木的阿里山車站,有藍天、殘月、牡丹花與二樓觀景台,塔山奇岩仍含羞於雲霧之中。
1.3公里處的沼平車站是今天我們行程必經之處,我們暫緩,選擇趁著清晨好空氣,遊客仍於睡夢中,盡情遨遊這美麗園區,於滿山黃蘭相伴中,走過全國最高的郵局,走過一旁杜鵑花海,6:05,來到森之道。
防樹皮被剝當紀念品的樹衣、無所不在的塔山山系身影、淙淙溪瀑聲的由遠而近,伴我們過阿里山賓館,初升的朝陽,綻放著光芒,令人舒心;雀躍的鳥兒,正在吟詠這片清新的景致。
在晴空中又稱後藤岩巨大岩峰的大塔山與高掛的豔紫毛地黃相迎中,6:30,來到海拔2204公尺的三代木,共計走了2.29公里,總爬升62公尺,一旁杉林陽光的恣意透入,增添了喜悅的心情。
6:40,走過香林橋,繞過全國「最高」學府香林國小,來到千歲檜,高聳的巨木與四射的光束是如此吸睛,不禁停下腳步,細細瀏覽。
繞行而過的下方,又是另一個驚喜,只見一巨木呈於眼前,隨著步伐來到寬闊的廣場,是坐鎮於此的阿里山香林神木,1997年阿里山神木倒伏之後,票選這舊名「光武檜」成為阿里山二代神木,並於2007年1月1日加冕為「阿里山香林神木」,樹齡約2300年,海拔2207公尺。
6:50,由對面木階上行,樹靈塔、粗盤根、福德祠,訴說著歷史的痕跡;流水聲聲引領我們走過層瀑、吊橋,7:00,下到海拔2138公尺的神木車站,伏倒的阿里山神木就在一旁。
7:05,回走幾步路,過神怡橋,循第二巨木群棧道穿過巨木區,7:12,來到海拔2204公尺的受鎮宮,共已走了3.68公里,總爬升121公尺,尚未有人潮,店家已開門營業了,突然想到:貨真價實,童叟無欺~救觀光。
7:20,過木馬道遺址,循步道上木蘭園,鑽入森林步道,走過檜木根頭,走過永結同心,7:30,來到海拔2100公尺的姊妹潭,不同角度的倒影都是如此地扣人心弦。
續行於漂亮的杜鵑花步道走過妹潭,往沼平車站方向拾級而上,7:40,於岔路口往左,離開園區接鐵路,開始今日的鐵道之旅,此地海拔2294公尺,共已走了4.48公里,總爬升195公尺,有一1.5公里的里程碑於旁。
先往大塔山登山口,走鐵道可避開步道的上下起伏,約10分鐘後的火車鳴笛聲,再10分鐘後的反方向火車回駛而過,如此兩次的巧遇也樂壞了大家。
8:10,來到海拔2334公尺的眠月線岔,共已走了5.97公里,總爬升211公尺,小休,遍地少見的紫花鳳仙,彎鉤的花托美美地懸於株上,於剛硬的碎石上更顯小巧細緻嬌柔可人。
8:15,續行,兩分鐘後過大塔山登山口,沿步道可上到海拔2663公尺的大塔山,為阿里山山脈最高峰,也是小百岳最高峰,我們略過,續前行。
8:25,過3.5公里里程碑,鐵道將筆直杉林劃了開,給了視覺滿滿美的饗宴,及至10分鐘後的荒蕪小徑現出,夏日給了一片翠綠,白花給了一抹明亮,原擋道的大樹也被截斷於一旁,8:35,明隧道已在前方不遠處。
走近後的崩塌一景吸引了目光,盡頭的斷垣殘壁更是怵目驚心,然外頭的滾滾白雲在藍天的映襯下是如此地奪目;另一處虛無縹緲的輕雲為淡藍的天空披上一面薄紗是如此地吸睛,給了幽美的另一面,此地海拔2346公尺,共已走了7.33公里,總爬升219公尺。
戴好頭燈,備妥手電筒,8:45,開始崩壁的橫越,安全鐵網及裸露鋼筋布條纏繞的加強,成了一條較為牢固的小段便道,之後緊拉著繩索小心地垂降至小小平台,平移幾步後,雙手攬繩似攀岩般陡上幾近垂直的高聳巨岩,再走過亂石區,共約10分鐘的專注,接到對側另一段隧道口,看著來時路隊友奮戰中的身影,瞄了一眼下頭的萬丈深淵。
走過平整的隧道,等齊後到的隊友,9:00,開始另三座隧道之旅,兩旁野芒也有整理過的跡象,過小座完好的明隧道後,接著是座100公尺的暗黑隧道,緊接著的暗黑隧道總長414公尺,中間小段落磐崩塌處需於亂石堆裡鑽上爬下,9:20,終於出了來。
塔山車站就在前方,海拔2373公尺,共已走了10公里;長長的檜木簡易月台仍安在,右側通往水漾森林眠月等地的登山路條繽紛懸掛,我們小休,收起頭燈,穿上雨褲,平靜了心,見著遺留的營火柴燼,見著可愛小動物小植株,也見著頂上青山中美麗的藍天與白雲。
9:35,起身,開始今天的小塔山步道登山之旅。左入,走過小段高大野芒,之後,於野牡丹、小白花相伴中一路蜿蜒陡上,滿是青苔的地面與石塊中,各色菇兒美姿盡展美美於旁。
待見著告示牌,再兩三分鐘氣喘吁吁地陡上,抬頭但見路條似萬國旗般高掛,是來到上稜點,此刻10:00,此地海拔2485公尺,共已走了10.3公里,總爬升361公尺,我們小休。
此地約略與基點的海拔等高,想著一路應是平步無憂,10:05,起身,往右沿稜而行,右旁樹上的鐵牌已是無字天書,一路的箭竹在2000公尺以上的山區也覺理所當然,然小段路後的前頭,濕漉漉的箭竹卻覆蓋了整個山徑。
之後,全程幾乎被近一人高的細密箭竹所密覆,11:00,抵廢棄涼亭,這一路,右拄登山杖撥開細長箭竹找路,左緊抓所有能抓的確保物,雙腳閃著滑溜的盤根磊石以及瘦稜上的避免滑下邊坡,如此繃緊神經全神貫注地陡下、上下、再陡上,快也快不了地划游得手痠。
這一路,霧林、巨木、菇兒也亮麗現身,給了心情的一些轉換。
此地海拔2520公尺,共已走了11.6公里,總爬升431公尺,涼亭已殘破不堪,杜鵑公園木牌字跡亦不復見,卻也幸運地留些漂亮杜鵑緬懷其景,稍作停留,11:10,續前行。
箭竹益加密集,於稀疏老舊路條引領中專注撥著,上下起伏地前行約20分鐘,見著一「箭竹迷林」老舊鐵牌,箭頭方向指的就是方才我們的來時路,真是迷林。
隊長英明,入林時已要我們著好雨褲,抵擋一路的葉梢百重泉,再約15分鐘的奮戰,見著一株樹形奇特的巨木,也見著霧靄的逼近,未久,不小的雨下了,我們著好雨衣時已近12:00,續行。
約5分鐘後,來到多爪巨木,這也是此程的一個地標,顯示峰頂的即將抵達,樹幹上的兩個橘色點是漂亮的菇兒。
約莫再5分鐘,見著樹上舊鐵牌,已不見字跡,再前行約兩分鐘,隊長一聲:到了,真的見著隱身於箭竹中的二等三角點基石,#1190,是海拔2500公尺的二等塔山,一早到此共計走了12.8公里,總爬升500公尺,此刻12:13。
不大的腹地,濕透了的身軀,就著較省事的自拍,來張不同氛圍的合影,12:20,心滿意足地離開。
鑽過箭竹,隨即來到舊鐵牌下,這裡也是巨岩展望點,稜外已是白茫茫一片,我們小休,補充動能。
12:30,原路而回,因已了解路況,較能輕鬆以對,也因土質排水良好,不積水,無泥濘,滑的是密集盤根與苔石,然反方向的路徑、轉折,加上雨中能見度較差,路條不明顯就容易走偏,不能太掉以輕心,還好隊長登山經驗豐富,13:10,終於又見著迷林鐵牌。
20分鐘後回到廢棄涼亭,續行,過木牌,過滑溜巨岩,過上稜點,陡下最後0.3公里的斜坡,14:50,見著另一告示牌,隨即出了林,14:52,全程無休,回到塔山站,共已走了15.4公里,總爬升646公尺。
鰻~鰻~鰻~ ,真是鰻,這顯然已被箭竹盤據的小塔山步道,921地震前隊長曾造訪過,一切安好,有公園,有涼亭,步道清朗,遊客如織,如今山頭依舊在,景物已全非,卻也多份原始靜謐的氛圍。
小坐一下,再次戴好頭燈,備好手電筒,15:05,鑽入隧道,連走三座,於15:20回到第一明隧道後段,只見稜外不同於早上的厚雲,飄流的浮雲於山頂上漂亮相迎,時開時合,變化萬千。
我們賞了景,收起頭燈,15:30,準備開始過崩塌處,迎面而來的斷垣,望向對面的殘壁,不同方向有著不同的樣貌,而往下一望,中間赫然多了一道長長的細瀑,更讓我們訝異。
還好,雨已稍歇,我們屏氣凝神小心應對,10分鐘後也安全到對面隧道內,脫了雨衣,加件外套,感覺輕鬆了許多。
15:55,踏上鐵道,隊友的歡顏訴說著挑戰已然過去,16:15,過大塔山登山口平台,因時候不早,且離園區出口尚遙,我們續行,於16:40,回到1.5公里處鐵道岔口。
右沿木柵欄旁小徑,過阿里山閣大飯店,過牡丹花園,14:50,來到海拔2274公尺的沼平車站,已共走了21公里,塔山山系就在前方,雲霧開啟的瞬間終於捕捉到其丰采,橫過的白色建物就是我們通過的隧道,岩層節理的上方就是我們今日造訪的山頭。
前方左轉是水山步道,海拔2317公尺,係利用舊有水山線鐵路稍加整理而成,沿著中間鋪有木屑的鐵道前行,兩側盡是柳杉與檜木,少了人潮的喧囂,卻多了森林的靜謐;過日治時期建造的木造月台和檜木桁架仿古鐵路橋,17:20,抵步道終點。
右入,循階直上,巨木身影隨著腳步慢慢現出,17:22,抵水山神木,樹齡2700年,是全國第八老的神林,也是伐木時期碩果僅存的老神木之一,現為阿里山新八景之一。
此地海拔2323 公尺,一早至此總計走了22.6公里,幾乎僵直的雙腳難敵這全株稜溝的潔白巨木美景,仍繞著它仔細欣賞一番。
17:30,我們由另一側約15分鐘出海拔2294公尺的90.3K處公路,圓滿完成這精彩珍貴驚險刺激的阿里山之旅,全程總計22.8公里,總爬升702公尺。整日的行動糧支援,高海拔低溫下長時間活動的冷冽,隊長佛心來著決定由隊裡請客,來個中埔火雞肉飯慶功宴,於22:10,回到高雄。
二等塔山,深藏於塔山山系遙遠的一隅,歷經了風災地震的蹂躪摧殘,阻礙了通往的路徑,失落了風華,如今能一訪這秘境自是欣喜,克服抵登山口間遙遠的路程,克服長段隧道的崩塌地形,克服全程近一人高的箭竹迷徑,隊長行前做足了功課,加上隊友們的同心協力,以及老天恩賜整個早上的無雨天氣,得以圓滿完成這不可能的任務,也可一窺這阿里山公園引以為傲的塔山奇岩上的神祕山頭。
高山長青,澗水長藍‥‥,鎮日倘佯於詩畫中的阿里山,如樂章般陸續出現的美景,像層層堆疊的音符,推前著,引領著,也撼動著心靈,一首「高山青」迴盪於耳邊~碧水長圍著青山轉~~~。
註:阿里山森林遊樂區,面積1397.83公頃,是由18座大山組成,屬玉山山脈支脈;阿里山的日出、雲海、晚霞、森林鐵路、巨木合稱阿里山五奇;塔山奇岩、28號巨木、小笠原山、水山巨木、香林拱橋、慈雲觀景、神怡流瀑、阿里山神木遺跡,則為阿里山新八景。
不含休息的行程時間簡述:
阿里山森林公園入口(H2196m)→【4.48K,87分】→接鐵路.塔山步道(H2294m)
→【2.85K,50分】→第一明隧道(H2346m)→【2.67K,30分】→塔山站.小塔山步道口(H2373m)
→【2.7K,135分】→二等塔山(H2500m)→【2.7K,142分】→回塔山站(H2373m)
→【7.2K,112分】→水山神木(H2323m)→【0.2K,15分】→公路90.3K(H2294m)
(全程共22.8公里,總爬升702公尺,含休息共約12小時完成)
塔山站登山口至二等塔山,單程2.7公里:去程2小時15分,回程2小時22分
【感恩篇】
〈聖山與神木的相互輝映,一次懷念的登山旅程〉
再度造訪二等塔山已相隔10幾年了;截然不同的景色,宛如兩個世界,原因是大自然的力量,在在摧毀了人類無止境的造孽,讓破壞殆盡的環境,漸漸回復原貌,本來讓人容易親近的聖山,變得高不可攀,深不可測,然野地的自然生態,也得有喘息的機會;山嶺荒煙漫草,古木參天盤根錯節的森林,寧靜深邃,讓喜愛大自然的登山客,又驚又喜;雖然遇到的不是理想的天氣,但也不失造訪的興致,感謝山林的包容。
我們帶著戒懼的心情,勇敢努力地從斷岩殘壁和濃濃幽綠的森林走向山巔,山路艱險,亦步亦趨,小心翼翼,步步為營,在起伏的荒野僻壤和廣大無垠的溼答答箭竹林裡穿行,晨間變好的天氣,也維持不久,森林昏暗,濃霧迷漫,樹影幢幢,雨勢時緩時急,大夥以意志力克服困境,蠻辛苦的,默默跟隨著隊伍前進,乍見基石,疲憊身心頓時消失無形,即將面對的回程艱險山路,也來不及去煩惱了。
巍然屏立的塔山山脈是阿里山的天然屏障,峭壁千仞,高聳壯麗的山容,讓人震懾和敬畏,它孕育著這裡的萬物,尤以巨木林立最為人印象深刻;國家園區,設施完善,能讓人容易親近大自然精雕細琢綿延無盡的廣闊景色。
相同的行程,不一樣的遭遇,就有不同的感受和領悟,在逆境中走過,苦盡甘來,那甜蜜的記憶,久久不忘,而藏在心靈深處;我們的旅程,常常將一個不可及的夢,一步一步走成現實;面對許多無法掌握的事,在在需要克服、取決和捨去,有如天人交戰,前提是全身而退的最高原則;行程中最簡單的事,常常是最難搞定的,如〝人〞,如神木園區裡要走的路線,如雨天的小塔山步道竹海的難纏;最後大夥全身透溼,力氣耗盡及時間有點緊迫,才不得不捨去小笠原山的路線,這已是隊伍的極限了。二等塔山與神木群的造訪,早已是心中立下的主要目標,我們甘之如飴,隊中雖沒有所謂的健腳,但我們卻有嚴守紀律的默契,這就能克服先天體能的不足,去完成所嚮往的山林。〝感謝有你〞,讓我們一起繼續追逐我們的夢吧!感謝上天又給了我們一次難得的考驗。也感謝茂伯孤寂的留守和辛苦的接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