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-02-11~12苗栗三義火炎山南峰/火炎山/三義山/三通嶺山縱走行程記述
【計劃攀登篇】
火炎山位三義與苑裡的交界,南臨大安溪;國道一號公路上,三義段,在大安溪橋前,總看見那拔地而起的群巒,鋸齒般的稜線,氣勢非凡,令人讚嘆,這裸露的紅土礫石岩層(註),在夕陽照映下,如火焰般竄出地表,這是小百岳的壯麗山容。由於特殊的地形景觀,加上區內有著稀有的馬尾松純林,故林務局將之劃為自然生態保留區,所以要造訪它有15天前申請入區的規定,還限定人數每日100名呢!
(註1)全台三大礫石岩層山岳有:1.高雄六龜十八羅漢山 2.台中大坑頭嵙山 3.苗栗三義火炎山
【實際攀登篇】
火炎山南峰,海拔259公尺,土地調查局圖根點,又稱伯公坑山、伯公岡山;火炎山,海拔607公尺,三等三角點,小百岳,位於大安溪北側,是三義和苑裡的交界,在夕陽餘暉的映照下,邊坡表層的紅土更顯通紅,有如火燄燃燒般,故名;三義山,海拔449公尺,土地調查局圖根點,又稱大桁茂山;三通嶺山,海拔476公尺,二等三角點,又名大坑尾山,是三義、通霄分界的山嶺,也是挑炭古道最高點;挑炭古道;即現今的三通嶺古道,位於雙湖村大坑,是早年通霄鎮和三義鄉重要聯絡孔道,全長約5公里,儼如藏身在林蔭密佈中迷人的綠色隧道;鐵砧山,海拔236公尺,一等三角點及三等三角點各一顆,小百岳,古稱銀碇山,位於臺中市大甲區、外埔區一帶,大安溪下游南側,清領時期即以「鐵砧晚霞」名列台灣十二景之一,是該地著名的風景區景點。全程含休息10小時完成。
行程:於過台中近三義的國1上,屢屢被有著特殊地形的火炎山吸住目光,曾經走過,記憶卻已然模糊,能與附近的古道茶園再次造訪來個縱走,自是欣喜萬分,星期六中午12時30分,我們快樂出發去。
春陽初至,歲節猶寒,去年入冬迄今第一道寒流來襲,中午的高雄仍見陰冷,過台南還有著些許雨絲,新營休息站小休,過飄著小雨的雲林後,開始見著陽光露臉,讓我們喜出望外,一路上享用阿東帶來圓潤似元宵的大紅小蕃茄。
15:20,下彰化交流道,接了華華後轉國3往清水大甲而行,過大甲溪,過大安溪,明日要造訪的火炎山清晰可見,15:45,下大甲交流道,沿132縣道轉中山路,過大甲火車站,續沿鐵砧山風景區指標,於相思樹林及點點櫻紅中,16:10,抵鐵砧山登山口。
風大天寒,過不遠處一廢棄牧場大門,前方左側有條鐵鍊橫跨的小徑,其右樹上三兩布條高掛,我們跨過鐵鍊直行。
過幾座有著巨木叢生的砲陣地,映入眼簾的是大片牧野風光,心情隨之雀躍開來,後沿牧場旁水泥道路續前行,一地震儀在右前方出現,兩座三角點基石也於左前方列隊相迎,此刻16:25。
離停車處登山口0.4K的此地,是小百岳鐵砧山,海拔236公尺,有一等及三等三角點基石各一顆,古稱銀碇山,因其外貌形似鐵匠打鐵用的鐵砧而得名,因地處隱蔽,找尋不易,隊長特地利用這有限的時間帶我們來尋訪,也興奮留影。
倘佯在這大片青青草原,大夥兒樂翻了,而前方斷崖處可眺望火炎山另一面的山容,以及大安溪畔的美麗鄉居。
16:35,原路而回,得以欣賞另一個面向的草原、砲台、巨木風光,於16:45回抵登山口。
對面另一大平台,我們再次探險,踩踏廢棄洗手台而上也是另類的體驗,甫一上,呈於眼前的依舊是浩瀚的大草原,心情又是一陣震撼。
盡頭一隅的崩塌絕壁,紅土、卵石與蝕溝景致,有如火炎山的縮影,棕紅草原外的大安溪也別有一番風味,而巧遇高鐵的奔馳而過,更多了份動態之美。
16:50,踏在藍天白雲下與西面夕照下兩個截然不同景觀的草原中,回抵停車處。
車上,華華帶來彰化著名的桂圓蛋糕,加足了之後行程的體力,16:55,我們來到一旁的公園,可吹跑帽子的強風陣陣而來,我們往右繞行到一觀景台。
只見方才大平台草原的崩壁一景此刻就在右側對岸,大夥兒也愉悅地與遠方火炎山景來張合影。
沿著公園外圍,我們繞回入口處,造景藝術添增了園區的質感與特色,17:10,回抵停車場。
車行5分鐘後,來到園旁西靈宮,奉祀七娘媽(七仙女),保佑幼兒健康成長,成人身體健康感情圓滿,於元宵佳節與即將到來的西洋情人節,浪漫地走一趟七星情人橋,往後的日子依舊天天甜蜜喔。
過鄭成功廟等景點,17:20,車行來到忠烈祠旁永信運動公園,落日熨紅了天際,我們沿著漂亮步道來到觀海樓,晚霞將外埔區、大甲平原與大安港暈染大片淡紅,濱海的風力發電風車悠悠地橫列其中,為長長的地平線增添了一份唯美氛圍。
下了來,右旁稍遠處的白觀音,是遠東地區最高的青銅觀音塑像,矗立鐵砧山頂,西向台海,俯視芸芸眾生,象徵祈祝社會祥和,世界和平。
而公園旁稀有的黃芋與滿樹的山櫻,為大地妝點著繽紛色彩,也給了心頭一份喜悅之情。
回程途中,見著夕陽更為燦艷,一路捕捉,也再次登上觀海樓,登高望遠果真更美,而隊長燭台般的夕照特寫,更是最中之最,美中之美。
往停車場的路上,夕陽仍一路相隨,相機仍一路直按,17:40的此刻正是落日最火紅之時,中午陳司機晚了約半小時出發,正巧得以於此時盡情享受這名列台灣十二景之一的「鐵砧晚霞」,滿心幸福地離開這一個半小時緊湊豐碩唯美難忘的鐵砧山之旅。
原打算由苑裡去三義市區,在行經大安溪畔,見著往三義一條寬大筆直的道路,也就循著右轉而行,是140縣道,隊長眼尖,望著右旁,認出是方才我們造訪的鐵砧山台地,這火炎山對岸的鐵砧山風景特定區,地勢平坦呈平錐型,因形似鐵匠打鐵用的鐵砧而得名,由此竟能觀其全貌,大夥兒興奮地下了車,火速爬上高聳的堤上,捕捉這難得的美麗身影。
苗140縣道,主要沿大安溪北岸闢建,全長共計34.748公里,為原來的130甲、中苗六線、苗58線整編而成,橫貫苗栗苑裡、三義、卓蘭等三鄉鎮,構成一條東西橫向之公路,故有「苗栗南橫公路」之稱,車行過火炎山隧道,於國1高架橋底左轉接台13轉苗130,抵木雕博物館旁田媽媽民宿。
晚上在此享用道地客家菜,今日適逢美麗的元宵佳節,也為本月壽星華華歡喜慶生,見大夥兒玩得盡興心情特好,隊長允諾由壽星全權加菜,就這樣,12道菜,殺它光光,盤盤見底。
次日一早,開了房門,元宵滿月就在跟前,而5:40出發的木雕博物館停車場,也見著頂上的明月,10分鐘後到台13線一家7-11,備妥行動糧,也在目前為止見到最優質的此間7-11內,邊聽輕柔的音樂邊享用豐盛的早餐。
6:30,上車,續沿台13,抵54K昨晚行經的國1高架橋底與苗140縣道交叉路口,右旁轉角的正松泉停車場即為海拔194公尺的南稜登山口,6:40,我們下車,仍有寒意,整裝後,7:00,於涼亭前留影後正式啟程。
由涼亭後頭的木梯爬上,登山入口旁立有林務局「火炎山自然保留區」告示牌,行前已順利申請,每日限額100人,包含我們今天有21人核准可以進入,左邊也有路可接,我們右沿登山口指示牌,接橋下公路前行幾步路的左旁起登。
7:05,在林務局貼心的叮嚀告示,與腳下本地特有的卵礫石及一樹菇兒陪著我們直上,7:13,抵山徑右旁海拔259公尺的火炎山南峰,又稱伯公坑山或伯公岡山。
我們在群石環繞的圖根點旁合影,輕鬆完成此程第一座山頭,距離停車場走了0.355公里。
7:20,續行,幾分鐘後,小段路徑平坦清朗,特有的紅土景觀也漸出,復循卵石山徑續上,來到一觀景點,只見稜外國1國3穿越下的大安溪河床平靜無波,對岸大台中鄉居靜謐祥和。
旋即過0.5K路牌,轉個彎,但見美麗山容與河谷地景交織著一幅畫景江山,是如此動人,如此迷人。
7:30,開始緣崖腰繞而行,約5分鐘的小心上下其間,見著護繩無缺,也見著稜外鄉居美景。
沿著瘦稜而上,又來到一觀景點,於崩壁旁拉長身子探著頭,見著細緻尾稜,也見昨日造訪的鐵砧山台地獨幟前方中間,讓我們驚喜萬分,也備感親切。
7:40,沿細徑腰繞而下,又來到一觀景點,是大片的崩壁景觀,有點的怵目驚心,瞄了瞄,不作停留續上,7:47過1K處。
接著一段陡下,朝陽穿過樹梢透入,整個林間斑駁點點,也溫暖了身與心,走過大自然精心鋪陳的盤根大道,8:00,上到一陡坡前平台,我們小休,此地海拔451公尺,已走了1.41公里。
8:05,起身續行,相思樹的千姿百態、巨碩根頭,一路陪著我們進入羊腸小徑,也過1.5K處。
首見右方層疊遠山,也見紅土山頭,在陡下一小段路的平台,我們不再續下,選擇左轉,相迎的芒萁蕨芽如音符般跳躍林間,也來到大片崩塌邊坡處。
小心靠近縫隙一探,立馬被滿目奇景鎮住,這剖面,連峰綿延秀美,絕壁陡直孤峭 ,如大片屏風般壯麗地開展,如萬頃波濤般豁然地迤邐,好一片景色如畫。
而直看,峰頂尖銳如錐,岩層詭譎裸裎,鋸齒般的山嶺前後疊映,天工斧鑿,磅礡景致,悸動的心久久不能自已,來自天地,也來自心頭。
再前移的個個觀景點,美景依舊相隨,隨著角度不同及高度的增加,變得更為雄偉,更為吸睛,也為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駐足良久良久。
8:20,輕移了腳步,視線卻不忍離,忽而屏風忽而深谷,隨著登高變化萬千,群脈美景盡情收攏,猶屢屢回頭,感受沉浸其中的撼動與感動滋味。
8:27,進了林的連續陡上幾分鐘,瞄了身旁的群峰,目視已越過其峰頂,而相思樹的綿密枝葉,更讓景致多了份柔和之美。
再次來到一觀景點,是火炎山奇景的最後平台展望點,海拔510公尺,共走了1.88公里,一路偶遇看似巡山員的山友已端坐於上,幾株相思樹圈圍的外頭又見鐵砧山台地身影,鋸齒峰頂隱約於其中間,好一幅絕美風情畫。
立於絕壁邊緣,望向萬丈深淵,險峭的山勢直削而下,讓人有些的膽顫心驚,然在光陽的映照與藍天白雲的襯托下也益加火紅耀眼。
而遠處山壁上的叢叢翠綠,應是此地保育物種馬尾松,是松樹崩落與再生的動態演替結果,為本區蘊育著豐富的松林植群,誠屬珍貴。
居高臨下,鐵砧山台地、大安溪與鄉居、鋸齒狀的尖銳山脊、窄深而有卵石密佈的乾谷、狀似卵石流的沖積扇,以及裸露陡峭的邊坡等特殊景觀集其大成,大夥兒也盡情賞景,捕捉這美麗的瞬間。
8:40,依依不捨地離開,踏在翠綠滿盈的細徑,綠蕨滿鋪腳旁,給了林間另一種風情;橘果、杜鵑也給了林間多了些許繽紛。
而小葉赤楠、豬腳楠以及一直相隨的多姿相思樹林,伴我們一路直上,也於8:50過2K處,與1.5K間這漂亮的0.5K我們足足留戀了40分鐘。
與火炎山峰頂垂直落差僅剩不到100公尺,研判應較為緩坡了,初春蕨芽盛放的綠蕨再次盤據兩旁,也佔滿隨後到來的整個山頭,這山頭,有著360度廣闊視野,鐵砧山、群山一覽無遺。
不作停留,左轉個彎,是瘦稜深深的陡下,踩踏著巨大卵石,小心步步前行。
8:55,此程第一棵也是目視所及唯一一叢的馬尾松赫然現出,真讓我們驚喜萬分,馬尾松,又名台灣赤松,為松科常綠大喬木,樹姿岡巒蒼勁,生長緩慢,壽命長;樹皮紅褐色,呈不規則鱗狀塊片龜裂;雌雄同株,雄球花穗狀;雌球花毬果多呈卵形;針葉2針一束,因細長柔軟似馬尾之柔毛,故名之。
台灣主要分佈於苗栗三義火炎山及花蓮之低海拔乾燥山區,是國內稀有的特殊林相,林務局特將此地劃為自然保留區,主要保育對象為維護原生馬尾松純林及特殊地型景觀;我們特地前來一窺堂奧,如獲至寶地仔細端詳,果真不虛此行。
續行於瘦稜之上,遠處鐵砧山似保護我們般一直如影隨形,直下後的直上尖聳山頭,也讓我們在春寒料峭的此刻全身發熱。
穿過林內,隨即又陡上,踩踏在無所不在的此地特產卵石上,上登到另一尖聳山頭,相同景致無敵視野再次現出,昂首駐足山巔,風和日麗,浮雲悠悠。
之後,再次陡下,這已是2K以後的第四回合,整山樹冠都在眼底下,真是陡下之最,瘦稜、卵石,卵石、瘦稜,緊拉著護繩與綠蕨,或坐著或倒著,寸步緩慢下移,幸好最後較驚險的一小段架有整齊步道,也能小心攬繩安全而下。
兩分鐘後的9:12過2.5K處,之前這0.5K的大波起伏又耗了我們20分鐘,穿過林間,幾分鐘後又上到稜外,鐵砧山依舊相隨,也見著馬尾松再次現出,因較高大,也大部份在邊坡,不好親近,只能遠觀。
見著新葉紅了枝頭,緊跟著的是再次的陡下,每次的陡下伴隨的是再次的陡上,這不到100公尺的垂直落差,就在這樣的起起伏伏一山又一山中似無盡頭,幸有美麗的植株以及稜外的藍天白雲轉換了些許心情,9:27,終於過3K處,離目的地也不遠了。
走過一多胞胎植株,走過此程難得有的平整小徑,光陽輕輕地灑落,山友的喧嘩聲也由遠而近,9:30,來到一休憩處。
三角點指示牌清晰於枝幹,山友熱情邀約喝茶聲悅耳於旁,我們言謝後續行,踩踏在貼心防滑坑洞之上,沐浴在和煦光陽之中,心情極其輕鬆愉悅,在晶亮閃閃的野芒相迎下,繞過一株傾斜巨木,9:35,大紅火炎山字牌與卵石砌成的基石台就在眼前。
先為勞苦功高的隊長來張感恩的獨照,也迫不及待為大夥兒來張興奮的留影,這海拔607公尺的火炎山,有個大器的二等三角點,也是此程繼昨天造訪的鐵砧山第二座小百岳,從登山口到此共3.54公里,總爬升517公尺,耗時2.5小時。
隊長趟趟行程完美的掌控,早已成為大家的偶像,而能與偶像合影則是人生一大樂事,此刻,我們高興地擁有它。
較之多年前的造訪,此趟全無光禿的感覺,也覺得較為漂亮,可能是改為保留區後,有些稜線路段為免於踐踏加速崩落,林務局改為緣崖繞腰而上,多了林蔭,也多了安全。
小休時環顧四周,鄉居與發電廠清楚在目,而右方遠處的大崩壁更為突出,看著對面削半的山頭,紅土、卵石,此地特有的景觀於大片綠中特別搶眼,這臨崖絕壁,也依稀有著兩條長長的繩索於風中飄動著,會是我們待會兒要經過的?大夥兒七嘴八舌談論著,隊長也請三元留在原地,找機會捕捉這瞬間的一景。
10:00,離開,踏在如茵草地,陽光和煦,綠蕨活現,幾步路後轉個彎,是幾近垂降的陡下,幸有密蕨粗繩得以確保,也能小心下抵,而回頭一望,我們沿著的可是崩壁瘦稜喔。
甫一踏穩,猛一抬頭,這不就是剛於火炎山三角點所見之處?只見紅土映襯,層山疊密 ,疊石萬千,峭壁深壑,此刻,我們已經轉了過來,而三元就在遙遠的來時路上,果真,果真……,踏在臨崖絕壁,踏在臨崖絕壁……。
全神貫注,是此刻的不二法門,攬著粗繩,專注腳下的每個踏點,幸而磊石夠大夠牢,我們膽大心細別無旁鶩,得以順利步步上移,10:10,上抵制高點。
這是火炎山北稜,放眼望去,映入眼簾的是大片的綠,也有著蒼莽原始的氛圍,靜靜調整一下思緒,準備開始另一段未知的探險之旅。
循著僅容一人不甚明朗的蕨徑,魚貫而下約3分鐘,復於稜上穿梭約5分鐘,又見鐵砧山身影。
穿過有著嫣紅初葉新芽的林間,走過右側腳旁的「三粒石伯公」,10:20,抵北鞍岔口,兩叉路路口布條眾多,此地海拔580公尺,總爬升532公尺,共計3.88公里。
右岔可抵馬尾松苗圃及火炎山垃圾場登山口,小休後,10:35,起身,我們由左前直行,往伯公祠土地公廟續行。
約5分鐘的直上,過一叢株,再上下其間約5分鐘,來到稜上盪鞦韆處,只見一條粗繩懸掛於右旁角落,不是傳統鞦韆的模樣。
轉個角,開始約10分鐘的幾波陡下,循著長長懸掛的粗繩,一手攬著繩一手抓著蕨,或前著或倒著,在這毫無遮蔽暴露感十足的大空間,屏除恐懼,定神地步步緩慢下移,也回首見著隊友們魚貫陡下的身影。
接著陡上至一平坦處,再次攬繩陡下約5分鐘,再上登另一尖聳小山頭,美麗植枝外右前方遠處大片垃圾場清晰可見。
此座小山依舊是個獨立山頭,盡頭依舊無路可銜接,陡下裸露邊坡依舊是唯一的路,而沒有了任何護繩,只怕有一個閃失,幸而兩旁綠蕨綿密牢靠,壓低身子緊抓蕨株,於11:10,下至較平坦處。
這一路上,美麗的蕨芽,棕紅亮眼地輕點在無比翠綠的蕨株上,總能讓緊繃的心情隨之紓展開來;偶而現出的叢生植株,總能讓人不禁讚嘆起大自然的神奇造物;轉幾個彎大安溪畔鄉居及鐵砧山的熟悉身影,總能讓我們滿心喜悅地駐足遠眺。
5分鐘後的11:20,我們上到另一片天地,只見此地綠蕨更形高大,大好光陽下更顯翠綠晶瑩,這北稜,一路滿目的綠蕨,簡直是蕨的王國,是前所未見的特殊景觀,也是千載難逢的絕美奇景。
沉浸在蕨的世界,赫見一樹紅楓,緊接的橘紅杜鵑以及翠綠蕨芽,為這山野妝點色彩,藍天下更是吸睛,令人驚喜也覺心曠神怡。
走過百變的植株,跨過整叢的倒木,我們靜靜地穿梭於這美麗靜謐的山野,享受這隔絕塵寰的幽靜,在一處杜鵑林下,我們小休,此刻11:37。
11:45,起身,湛藍的晴空,將相思樹枝葉襯托得更加細緻迷人;小片的芒萁,將綠野增添了極致的蒼莽氛圍;如音符的蕨芽,將林間注入了一股鮮跳般的活力,待鑽過一倒木,11:55,我們鑽出叢林,來到一產業道路叉路口,大地豁然開朗。
右行往裕隆汽車廠,我們直行,此刻,主要的行程已完成,踏在這久違的平整道路上,心情頓覺輕鬆開來,回頭一望,鐵砧山依舊相隨,而要造訪的電台轉播站台地也出現於右前遠方。
之後,些許的下坡途中,鑽過倒木,又見馬尾松交錯於雜林中,幾分鐘後,也見左旁邊坡上的一株,此地還有監視器及邊坡鐵絲護籬。
續緩下近10分鐘,水泥柱已於前方路口中,繞行而出,伯公祠已然在望,傳聞這座土地公祠是當初裕隆建廠時由山下遷移過來的,走過廣場基準點,12:20,抵祠前,我們午休。
此地海拔529公尺,總爬升731公尺,一早到此共走了6.43公里,含休息耗時5個多小時,而由火炎山三角點到此的2.9公里中,垂直落差下降約78公尺,中間卻爬升214公尺落差,耗時2小時20分鐘,還真有點難度喔。
能坐著喝口熱麵湯、喝杯香醇咖啡,是最感幸福的時刻,因著超好的天氣,此刻也才發現有滿身的汗水,而曬個太陽睡個大覺也成了最大的享受。
元宵的燈籠以及信徒的鮮花,讓伯公祠變得喜氣洋洋漂亮多多,13:40,我們離開,循著祠旁的長長石階上抵叉路口,續沿水泥路直行,緩上另一叉路口空地,跨過低矮水泥護牆,前行幾步路的路口,右側可往中廣轉播站,我們左往,沿水泥路轉播站群直行。
途經68號電杆、警察電台轉播站、軍事用區,於14:00,抵路的盡頭鐵門,我們由左旁繞過,抵一座大停機坪廣場。
右前方圍籬80號電桿旁有個缺口,我們鑽越而過,出一苗圃區,左沿植栽圍籬到盡頭接產業道路,左轉,續前行幾步路來到保線路岔。
14:12,往左沿保線路土徑直下約幾分鐘,見著前方橫過的130縣道,左轉邊坡細徑,沿野芒山徑直走約5分鐘,14:25,抵盡頭鐵門旁,終於,終於鑽出來了,往三義茶園的路就在對面斜坡。
由伯公祠到此的45分鐘裡,岔路特多,僅有的三兩路條指示紊亂,亦無明顯指標可循,百轉千迴似迷宮般的東鑽西轉,已分不清東西南北,不禁佩服起隊長的冷靜沉著與豐富經驗。
由擋土牆垂降130縣道真是一大工程,由於落差太大且有深溝於下,又不想攀越鄰旁鐵柵門,我們架繩得以有個確保,勇伯吳大哥自告奮勇的墊背,雖有點的於心不忍,仍在其他隊友的協助下幫了我們3個女生平安下抵,著實感恩。
14:30,越過道路,右上對面水泥產道,往三義慈濟茶園前行,是緩上坡,由盡頭蓄水池左轉,見著一望無垠的廣闊茶園,我們小休5分鐘,此地海拔533公尺,總爬升823公尺,共走了8.83公里。
14:45,起身,沿著茶園旁水泥產道直行,這位於廣盛村北坪台地上茶園,四周由大片的相思樹林所圍繞,田野阡陌,碧波千里,是另一種氣象,另一種意境,恢闊了視野,也盪漾了心弦。
14:50,過茶園小磚屋,左旁成排樟樹美化了此地,幾分鐘後的右旁是四月雪步道入口,我們直行,邊走邊賞景也悠然,15:00,過驛站。
樟林、山櫻、酢漿草、橘果,一路陪著我們過藍屋第二區茶葉集貨場,前行未久,即抵海拔449公尺有個土地調查局圖根點的三義山,又稱大桁茂山,總爬升829公尺,共走了10.8公里,此刻15:15。
基石就在水泥路旁茶園上,遠處一株大樹,不是金城武樹,大夥兒說是〞小鹿樹〞,還興奮地去一探究竟,並快樂地與今日第三個山頭留影。
15:25,我們續沿水泥道路前行約5分鐘,來到一岔路,等齊去看山羌的隊友們,我們左轉現已為農路的挑炭古道,一路直下約5分鐘,來到農作及茶園,15:37接上一產業道路。
「挑炭古道」即現今「三通嶺古道」,位於雙湖村大坑,是早年通霄和三義重要聯絡孔道,從通霄福興山區開山闢路到三通嶺,再由三義大坑、石坑抵三義火車站,全長約5公里。
右轉,沿七里香道路前行約2分鐘,左轉另一段挑炭古道,一路鵝卵石鋪陳的細徑是其特色,緩上一下下即抵一意象亭,左旁指示牌預告到三通嶺尚有1.4K,15:40,我們留影後續行。
緩下的此路段,小心踏在卵石細徑,陽光溫暖,雜林細緻,心情也愉悅無比,走了0.5K,15:50,抵離三義火車站約3公里的苗48線挑夫意象亭旁洗手間,不多作停留,越過公路,由三通嶺牌樓下往0.9K之遙的三通嶺山續行。
見著難得仍保存良好的土角厝,沿左旁卵石砌成的挑炭古道路標前行幾分鐘,再左沿卵石細徑直上,踩著前人的步履,走入時光隧道,思緒也悠悠,陽光、花兒,一路陪我們於16:15越過水泥產道,銜接卵石古道續上。
幾分鐘後的土徑,過九華山叉路口,續直行,過大片綠竹,見著一涼亭,是海拔476公尺的三通嶺山,又名大坑尾山,是三義、通霄分界的山嶺,也是挑炭古道最高點,二等三角點基石就在涼亭對邊,此刻16:20。
一早到此,總爬升960公尺,共走了12.8公里,高興地與此程第四座也是最後一座山頭留影。
涼亭旁另立一書有三通嶺的高大水泥柱,頂頭一株盛開的山櫻花,為美麗的此地增添了點點嫣紅,大夥兒紛紛留下這難得的一景。
前方展望點,濱海的風力發電風車及發電廠依稀可見,而左側遠方的轉播站台地,我們就由該地繞了過來,此刻清楚在望也備感親切。
16:30,不走五月雪步道,我們原路而回,雖是較為輕鬆的下坡路徑,但踩踏在大小形狀不一的圓滾卵石道上,仍需專注小心,步步為營,揮別方才見著的一切,揮別土角厝,我們步出牌樓,越過公路,回抵挑夫意象亭,陳司機已等在前頭,圓滿完成這長長13.7公里美麗豐碩的火炎山稜線之旅,此刻17:00。
由三義台13,回早上高架橋下接苗140,左轉往東勢出發,隊長特地找東勢大橋旁當地最負盛名的福湧樓餐廳,享用芋頭酥鴨等鎮店名菜,果然名不虛傳,大夥兒大快朵頤口齒留香,於22:00回到高雄。
不含休息的行程時間:台13南稜登山口至火炎山耗時2小時25分鐘;至北稜伯公祠土地公廟耗時1小時55分鐘;至三義茶園耗時1小時;至三義山耗時30分鐘;精挑炭古道至三通嶺山耗時55分鐘;回苗48挑夫意象亭耗時30分鐘;總爬升960公尺,共13.7公里。
萬言道不盡的行程是何等豐碩,回味無窮的行程是何等精彩,這約14公里的長長連稜,有列入自然保留區的馬尾松純林,有全台三大之一的礫石岩層景觀,有鋸齒尖銳深蝕溝谷的特殊地景,有滿山滿谷如蕨山的綿密翠蕨,有一望無垠似綠毯的蔥蘢茶園,有絲絲縷縷思古幽情的古道尋訪;卵石、崩壁、瘦稜、杜鵑、櫻花、夕照、圓月,滿目的無敵美景,還有那浩瀚寬廣的大安溪谷以及獨據一隅的鐵砧山台地;隊長多次千里迢迢的辛苦探勘,極其用心的縝密規劃,去蕪存菁,讓遠在高雄的我們能有此趟豐碩絕美的登山之旅,極盡感恩;走過這完美登山賞景的知性之旅,吟詠這人文與自然的優美詩篇,豐富了心田,也喜悅滿盈。
火炎山台13南稜登山口(H194m)→【0.35K,15分】→火炎山南峰(H259m)
→【3.19K,130分】→火炎山(H607m)→【北稜0.34K,20分】→三粒石伯公(H580m)
→【北稜2.55K,95分】→伯公祠土地公廟(H529m)→【2.4K,60分】→三義茶園(H533m)
→【1.97K,30分】→三義山(H449m)→【2K挑炭古道,55分】→三通嶺山(H476m)
→【0.9K,30分】→苗48縣道挑夫意象亭
【感恩篇】
〈辛苦地走著既定行程,從寂靜的山林裏,湧出無限的心思〉
奇特山容立兩岸,展望無敵飽眼福,鐵砧夕陽餘暉映,一等基石站崖邊,旅人孤走情人橋,寄語佳人平安過;尖銳連峰火炎山,紅土礫石惡地形,嘗試攀登人膽顫,北稜山徑盡原始,草蕨芒萁覆山巔,輔助工具派上場,抓準方向不迷失,大小山頭數不盡,南北縱走不易行,旅人累倒伯公祠;溪谷風光一級棒,寂靜山林深幽幽,巧遇巨木好心情,一瞥瑰奇馬尾松,左顧右盼旅人催,時間無情盼定格,廣闊茶鄉綠油油,悠悠漫行古道上,淺嚐古人甘苦行。
最後感謝陳司機與同伴們同心協力,完成這精彩行程;我們走得很珍惜,我們走得很快樂,我們彼此在這裡的心,讓登山旅程,染上其他無法取代的部分;我們滿懷感恩,那開山闢徑的前輩們,及老天給的好天氣。
後記:火炎山自然保留區,在地質上屬第四紀的台地堆積,是劇烈造山運動的產物,其岩層主要由厚層礫石組成,間夾薄層砂岩,膠結力弱;由於風化、侵蝕作用不斷,地形切割的支離破碎,加上雨水的沖蝕,切割面往往又極為平整,因此在外形上形成尖銳山峰的組合及深谷裡滿佈卵石的景象。
火炎山地景由無數尖銳山鋒、深蝕溝谷組合而成,有鋸齒狀的尖銳山脊、有窄深而有卵石密佈的乾谷、有狀似卵石流的沖積扇,以及裸露陡峭的邊坡等特殊景觀。在夕陽餘暉的映照下,邊坡表層的紅土更顯通紅,有如火燄燃燒般,而得火炎山之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