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-09-03~04 宜蘭礁溪烘崙縱走(宜蘭聖稜線縱走)-烘爐地山/三角崙山/桶後溪源頭行程記述
【計劃攀登篇】
宜蘭五大名山, 是宜蘭指標性山岳,喜愛中級山的登山客趨之若鶩,也是北部山友的後花園,遠在南台灣的我們,常要舟車勞頓才能如願。詳細研讀前輩們的記錄,烘爐地山、三角崙山兩座名山可一起完成,更意外發現密境桶後溪源頭,據陳述,宛如世外桃源般,也是夏日的避暑勝地,我們打算也趁此機會一遊,讓登山行程更充實精彩。
【實際攀登篇】
簡介:烘爐地山,海拔1166公尺,一等三角點,位於新北市烏來與宜蘭縣礁溪交界處,屬於雪山山脈的尾稜,也是南勢溪支流桶後溪的源頭,因山頭簇擁圍繞,形成似烘爐的獨特地形景觀而得名,是宜蘭五大名山,也是北部的一等三角點名山;三角崙山,海拔1029公尺,三等三角點,小百岳,位於宜蘭縣礁溪鄉五峰旗風景區上方,是宜蘭與新北市的縣界,宜蘭五大名山之一;桶後溪,南勢溪最大支流,流域分布於新北市烏來區東北部,其源頭位於烘爐地山,由烏來注入南勢溪;因位於烏來大桶山的後方,故稱為「桶後」或「桶后」溪,上游的桶後越嶺古道,可通往宜蘭礁溪,是一條鮮為人知的幽美溪谷路線,路徑地貌多變,愈往上游愈幽靜也更迷人。全程含溯溪及休息約14小時完成。
行程:曾經是遙不可及的烘爐地山,如今隊長帶我們由宜蘭造訪,得以美夢成真,自是萬分期待,星期六中午12時30分,宜蘭礁溪,我們快樂出發去。
一連十來天的雨,接近中午總算放晴,高速公路上,晨暉遞來細緻可口的奇華月餅,西螺休息站吳大哥的懷舊紅豆餅,這樣一路的吃也給了更愉悅的心情,16:15,下竹東交流道接國3,關西休息站小休,見著台北101,18:05,出雪山隧道,下國5頭城/礁溪交流道,左接台9往礁溪。
18:20,隊長帶我們到不遠處的礁溪路五段滷之鄉,特別嚴選全世界公認最優品種之一的英國「櫻桃谷鴨」,精心調製成「原味鴨腿湯」,是該店特色。
享用其濃郁鴨腿麵及各式滷味,要加特製泡菜,要沾特調醬料,滿桌佳餚,成了美食團,隊友笑稱難怪山越爬人越胖,甘願喔。
不愧是被稱為"鴨子的故鄉"的宜蘭,又來到附近不同風味的博士鴨,是伴手禮,有鴨賞、鴨肉捲等,採真空包裝,因需冷凍也就作罷,買了加蛋三星蔥油餅當消夜,隊長利用登山前一晚些許時間,帶我們品嚐當地美食,也體驗在地的風土民情,一舉數得,也覺窩心。
19:30,沿台9約75.5K處右轉宜5-1,見路旁白鵝塑像,右轉柴圍路,再行1.5公里,約19:40抵達玉清宮,宜蘭夜景就在眼前。
在房間也可欣賞到窗外的美麗夜景,而一夜冷氣機的轟轟聲,掩蓋了些許午夜的驟雨聲,清晨一切歸於平靜,於房間享用自備早餐。
4:45上車,沿宜5約3K處轉宜6,循著淡江大學方向接櫻花陵園指標,過淡江大學後右轉,續沿宜6至0 K終點,再沿產業道路續行,5:20,抵櫻花陵園遊客中心,途中的雨已停了。
沉睡中的宜蘭平原燈火點點,大夥兒樂得捕捉這難得美景,繞一圈用心設計的遊客中心,留影後,5:30,驅車往上,路過停車場、渭水之丘。
5:35,抵叉路口,是海拔805公尺的陵園登山口,因係縱走,不再回這裡,我們趁此機會繞繞,此地廣種櫻花,是宜蘭縣政府規劃興建,採開放空間設計,含有多功能賞景之休憩公園,也是蔣渭水先生長眠之處,一座座直立牆柱的一格格,就是其他先人長眠所在,而下方路旁停車場的幾頂帳篷,也成了此地另一種的和諧景象。
為防雨後背包久了受潮,拉好背包套,合影後,吃了平安小果凍,5:50,啟程去。
左沿平緩寬大的土徑前行,隊長眼尖瞥見遠處幾隻竹雞覓食,在不驚動牠們下捕捉其身影,隊長說動物較敏感,竹雞外出覓食,表示會是好天氣,也見著芒草中寄生植物野菰含著雨珠的美麗身影。
過水泥水塔約10分鐘,6:05,隊長GPS顯示走了1.02公里,抵海拔885公尺的產業道路登山口,小休一下,6:10,續沿變窄的平整產業道路緩上。
6:20,抵海拔953公尺的產業道路終點左上,自此一路直上,剛下過雨的路徑有點濕滑,陡上中有護繩與植栽輔行,是清晨也煙靄迷濛,卻全身發熱,也香汗淋漓。
如此陡上了15分鐘,之後一小段的坦地,在紫花相迎下,6:40,抵海拔1041公尺的十字路鞍部四叉路口,也已走了1.88公里,吳大哥直呼汗流浹背,原來大家都一樣地氣喘吁吁呢。
我們小休,細看這叉路口路牌,另一叉路往聖母山莊3小時,往三角崙山11公里,我們則先往烘爐地山。
6:50,起身,繞過倒木路標,旋即是5分鐘的芒萁山徑陡上。
踏在平整細窄土徑,兩旁低矮灌叢翠綠滿盈,咸豐草、大樹根頭、帶著雨珠的野牡丹、幼蟲一一而過,淡淡的輕靄,也將整個林間籠上一抹詩意。
7:00,陡下一小段再陡上,如此的上下其間,7:05,下抵鞍部,一窪雨水與滿地泥濘,我們小心走過。
之後一路陡上約5分鐘,也路過奇特植栽,蕨不定芽與初開海棠。
再直上約5分鐘,7:20,下至最後鞍部,這是海拔1120公尺的桶後越嶺鞍部、桶后林道岔,我們續往烘爐地山前行。
是最後的登頂,陡上路徑有點濕滑,攬著繩抓著芒萁小心而上,漸漸進入芒萁區,也更形陡峭。
7:25,再次的陡上益加險峻,幸有護繩與野芒得以確保與使力,之後兩分鐘的最後陡上,7:30,終於上抵海拔1166公尺有著一等三角點的烘爐地山,是宜蘭五大名山之一,也是北部一等三角點名山。
從陵園至此共走了2.76公里,雖因陰天霧靄朦朧,沒了視野,但難得能有此新闢路線,得以造訪此名山,已讓大夥兒興奮地一一留影。
可原路回四叉路口接風孔鞍部往聖母山莊,因我們要去桶後溪源頭探訪,7:40,直行沿稜前去。
幾分鐘後下至林內,爬升一小段後,開始幾波段的陡下,濕滑的土徑,需攬繩確保,小心翼翼,步步為營,7:55,下抵姑婆寮山叉路口。
小小金黃綠蕨芽,在之後夾道的翠綠矮灌叢中更顯亮眼吸睛,續陡下幾分鐘,來到美麗靜謐,娟秀迷人的雜木林間。
雨後的這林間更顯濕潤,乾淨的植株,鮮翠的矮叢,還有那輕薄如紗的煙嵐,漫步其間,空氣沁涼清新,偶有涼風吹拂,也覺涼爽舒適;而蕨芽、草花、新葉、菇兒,更將整個林間增添了繽紛,地上的竹節蟲也隨登山杖起身透透氣呢。
8:10,又開始幾波陡下,中間僅少許的上坡與平坦路段偶而交錯著,如此約25分鐘,其間淙淙水聲由遠而近,低矮箭竹的加入,也多了份蒼莽的感覺。
之後約5分鐘全神貫注的拉繩陡下,8:40,抵海拔974公尺的鞍部,來到溯溪路段。
這三叉路口,因接駁不便,山友多由烏來沿桶后林道經姑婆寮山過來。
我們要去桶後溪源頭,換穿運動涼鞋,將已走了近3個小時3.92公里的雙腳解放,也見著隨行小軟的印記,8:50,捲高褲管,我們踏水尋幽去。
一開始的臨溪岩壁,幾無踏點,多條粗繩引領我們緊靠壁邊緩慢上登,陡下再上,來到平緩處。
前頭橫梗的是株穿滿松蘿地衣的多姿倒木,極其漂亮,隊長說大家來一張特寫比賽,如相片所示,的確超美,是隊長的大作,給他第一名喔。
9:05,開始下溪,與桶後溪來個五星級溯源上行之旅,首次踏上這溪水,冰冰的,涼涼的,感覺棒極了。
鬚根滿滿橫掛,銜接溪的兩邊,猶似一簾幽夢,穿越溪床,時而左時而右地於山徑高繞低接也覺有趣,而抬頭的殘枝上竟有一株花兒也讓我們嘖嘖稱奇。
9:10,邊前行,邊捕捉美景,走幾步溪石,涉幾步溪水,這瞬間的清涼感覺,非筆墨所能形容,有趣的是登山路條就在溪的兩側,以及登山隊伍如此的帥氣裝扮,成了另類風光,也堪稱一絕。
源源不絕的清澈溪水,層層翠綠的遮蔽樹蔭;美麗的澗水,如鏡的深潭,在左右兩側山徑銜接中給了清涼有勁,如夢似幻的感受。
9:20,越過美麗的溪流,踏在柔軟的小徑,眺望細緻的溪瀑,聆聽潺潺的水聲,這山光水色,靜謐幽美,涉踏穿越其間,令人心曠神怡。
而深潭的美麗倒影,魚兒的悠游身影,在在吸引著我們的目光,山中小精靈菇兒們也不忘於溪邊、於小徑中露臉相迎。
9:35,需涉水過溪,我們甘之如飴且已愛上它了,走了一下下,下水冰它一下下,給雙腳做個天然冷泉SPA,舒暢無比,又見潭水清澈如鏡,魚蝦悠游其間,更讓我們忍不住駐足。
溪中千石各擁其貌也自加妝點,有披上綠衣,有細細紋路,有大扁魚石,還有精雕珍貴的台灣石,有如尋寶般的驚喜發現。
9:40,續穿梭於溪中及兩旁細徑,各色秋海棠也於小徑旁密集現出,為大地多了一抹明亮,偶而些許的插曲,也不礙樂翻了的我們。
我們的運動涼鞋,抓地力比登山鞋強,可於水陸間輕鬆來去自如,在一路讚嘆著美景之際,也為隊長的慧眼獨具安排如此的行程感到欽佩。
9:55,走過溪瀑,已接近源頭,開始以溪為徑,直接走在淺流的溪水中,也來到一處兩溪合流口,美景如畫,真是人間仙境。
換穿的鞋型,有涼鞋型,有包覆型,有半包覆型,有溯溪專用,還有雨鞋,巧妙各有不同,卻都是為了此趟行程特別準備,不同的登山裝備,感覺特別帥美,也都成了該品牌最佳代言人喔。
立於源長溪流中的隊長,除與美景相得益彰外,細看裝備穿戴應有盡有極其得體,也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,原來,像雜誌裡的麻豆啦。
10:00,越上游越窄,水也淺了,偶有深潭,隊長要光哥測試一下水位,惹得大夥兒哈哈大笑,我們可是有備而來,「啥密攏嘸驚」。
見著花朵方形,花瓣也是方形的東方肉穗野牡丹,生長於岩壁或岩縫中也覺萬分驚喜,而一旁隊友們玩水也玩得不亦樂乎。
想聽涉水的聲音,想看撩起水波激起的美麗漣漪,大夥兒玩開了,笑聲連連,也的確美極了;夏日溫高,源頭水緩,運動涼鞋,這是三大要件,始得以在此秘境,體驗享受溯溪的樂趣與溪水的冰涼。
10:10,賞花賞景中往上游慢慢前移,又見野牡丹,還有綠蕨與溪流邊飄逸的隱士台灣油點草花,也見著水影婆娑,真是個世外桃源。
隊友們冷泉、冰涼,冰涼、冷泉,直掛嘴邊,讚嘆聲中盡情享受那種瞬間舒爽的滋味,此刻隊長要三元也脫下雨鞋體驗一下,沒錯,〝潦下去〞,實際感受一下那溪水的清涼之感。
於水中,於陸地,爬上爬下,過來過去,已數不清幾回合了,然桶後溪在山間蜿蜒,形成急流、短瀑、深潭與淺灘,呈現迥然不同的風情,已讓我們嫣然陶醉了。
10:35,已到伏流區,變成了一條滿是石塊的乾溪,此程尚迢遙,但要離開也有些許的悵然,慢慢鑽了出去,是大片翠綠草原,豁然開朗,眼睛也為之一亮,這截然不同的風光簡直美爆了。
10:40,抵三叉路口,已走了5.6公里,是海拔1048公尺的風孔鞍部(稜線),風,真的很大,快意吹拂著;景,真的很美,心花怒放著。
右往烘爐地山、櫻花陵園四叉路口約10分鐘腳程,也就是說,從烘爐地山三角點原路回四叉路口,再花10分鐘就可抵達此地,但我們為了登山而來,也不願錯過欣賞美麗景致,所以我們願意多花近2小時,邊走邊玩,走了1.68公里深山裡難得有的溯溪之旅。
小休,換回登山鞋,雲霧飄移的瞬間,捕捉到中間最遠處的翠綠山頭,即為方才走過的烘爐地山,也備感親切,為了避開可能的午後雷陣雨,先將主要行程完成,隊長決定到山莊再行午休;喝口水,吃個口糧,我們起身。
取左,往聖母山莊三角崙山,告別了烘爐地山,告別了桶後溪,告別了風孔鞍部,11:00,開始另一段綿延的大漠稜線之旅。
由山下湧起的雲霧,視野茫茫,這是段長長的邊坡,左緣陡峭山壁,右臨絕壁深淵,踩踏在僅有的寸土,左抓芒萁以為確保,右持登山杖撩撥著腳下被芒萁遮蔽的盤根磊石與窟窿,神情專注小心翼翼地踏穩每一個腳步,隨著山徑時左時右,時起時伏。
20分鐘後,來到一小段崩壁斷崖,護繩已見風化不再牢靠,在沒有路的路上,重心稍稍靠向山壁,抓牢確保物,如履薄冰般碎步前移,喔!脫離險境。
續行幾分鐘稍離了邊坡,芒萁已半人高,更形濃密,卻也翠綠滿盈,而掛在孤枝的稀疏路條,此刻成了唯一的路,之後續行於邊坡5分鐘。
11:30,來到稍平緩區,也入了林,林裡林外起伏穿梭約20分鐘,三元也一路辛苦忙著補些登山路條,以利後行山友。
再續行約15分鐘,12:05,我們小休,此地海拔1070公尺,一早至此已走了6.9公里,共約6.5小時,需常補充水分以防中暑,環顧四周,滿地雪白野草莓花,還有滿目翠綠高大野芒,12:10,起身續行。
在沒見著路的路徑上穿梭復穿梭約15分鐘,進了林內,赫見還算新且密集的林務局路條,走在綠蕨滿鋪的細徑,暗忖著終於有人煙可能快到了吧,也路過小片如茵綠地,隊長說如此好的地方不坐一下太可惜了,12:35,再次小休,是7.4公里處,海拔1027公尺。
離三角崙山僅2公尺高度落差,隊長說可能再1個小時可到山莊,想該是平坦如馬路了吧,我如是期待著,12:40,起身,晴空下續行於碧綠野芒中,喜見滿株菇兒與遠山明稜,心情頓覺清朗開來。
穿梭中,路過一猶似侏儸紀時期,只見那平整的細徑,低矮的綠植,其上高高滿佈松蘿的奇株,一層又一層,堆疊出一大自然的如畫美景,不禁駐足,捕捉這剎那的瞬間,留住永恆。
路旁一空酒瓶,華華臉書道:「隊長說會不會是日據時代留下來的?? 吳大哥說好像還有清酒香??? 默契不錯^o^!」,真有趣。
幾分鐘後,蒼莽的草原上煙靄已漸輕罩,仍需藉登山杖撥開高大野芒踏好每個步伐,卻也於此制高點見著廣闊的蘭陽平原與鄉居,心情不禁又雀躍開來,此刻,廣大穹蒼只有我們,也只屬於我們。
這尖聳山頭,難得的一株孤樹背負著登山路條的標幟,指引著旅人,也讓我們得以盡覽綿延的群巒,唯獨不見我們的目標,40分鐘前林務局的路條只是邊坡路段的結束點而已,連一半的路程都不到呢。
一望無垠的草原,芒草也湮沒了路跡,引頸窮目,極目遠眺,一紅色登山路條在幾座山外的那一邊飄呀飄的,而長相特異的山嶺一座座挨著,也成了個特殊族群,從旁而過忍不住多看幾眼。
如此上了又下,下了又上,左轉右繞一山又一山,約10分鐘,13:15,見著一橘色儲水桶,是用來稀釋除草劑之用,只是緩不濟急,芒萁仍超速盤距著,15分鐘後又見第二只。
夏日,在稜線上的太陽高掛,清晰了視野卻也暑熱難耐,我們於林間小休,陽光恣意灑落,無比光亮地伴了我們10分鐘,13:40,起身續行。
約5分鐘後,又見山頭橫列於前,白色路條在遙遠的山脊上閃閃發光,遠喔,但湛藍的天空白雲朵朵,也的確超美,而最遠處有著發射台的是我們曾經造訪過的鶯子頂山,也憶起了鶯子嶺連稜之旅的美麗時光。
彷如大漠草原,芒萁大把抓,芒叢頂住腳,或蹲或坐或撸小心陡下,又見尖聳山頭,沒得腰遶,往上攀爬是唯一的路,再次陡下又見蘭陽平原美景,之後攬繩上下其間,之前的山巒更近了,再次走過橘色大水桶,幾分鐘後第四個大水桶也出現。
續繞行中,見著一樹白花、遠山、以及10分鐘後成排的稜溝奇景、遠方紅屋山莊身影、亮橘宗教天旗凌空高懸飛舞,還有繞也繞不完似無止境的層疊山嶺。
14:55,強風仍陣陣吹拂,取下帽子,長髮隨風吹飛遮蔽了些許視線,隊長也要我們壓低身子防風,滑腳的陡下坡,或蹲或坐伸長著腳慢慢撸下,一路以來的如此動作,也拉長了時間,但以安全為重,15:00,終於下抵平整山坳,小段緩上約10分鐘,來到箭竹小徑,隊長說看到箭竹也就快到了。
轉個彎,15:10,遠方中間聖母峰平台在望,烏雲密佈,有種山雨欲來之勢,繞行在這最後稜脊,5分鐘後,獨矗的聖母峰平台就在身旁,有別於方才的黯黑,此刻變得翠綠明亮,細緻娟秀。
15:15,最後一段陡坡,循稜繞行而上,15:20,終於上抵海拔約905公尺的聖母峰,大紅屋頂的聖母山莊就在美麗山丘圈圍的山坳裡,靜謐醒目。
我們在此小休,珍藏一整天的能量包取代一路的甜食,也較容易下肚,身旁有耶穌受難十字架,有找尋小軟的隊友,也有坐於獨一無二有如畫作石椅的隊長,其後面是近年打卡熱點暱稱〝台灣抹茶冰淇淋山〞。
細看周遭,煙靄不見了,彷如綠毯的抹茶山相間稜溝有如凝結的波浪,亂中有序地鋪排於旁,是如此特異雄偉;對面山稜也層疊有致靜靜斜躺於側,是如此詩意縹緲;而待會兒要造訪的三角崙山就矗立在山莊的左後方。
15:30,我們離開,拾級而下,右下廣場池塘,芒叢階梯,聖母瑪利亞及巴瑞士修士的雕像,一一而過,來到海拔884公尺的聖母山莊,是林務局建造的避難小屋,也是聖母登山步道的終點,一早起登至此共走了10.7公里,總爬升810公尺。
已沒甚麼遊客,放好背包,15:40,我們輕裝往此程最後一個山頭出發去,1.1公里,落差約250公尺,想必不輕鬆,由山莊左側洗手間旁小徑,旋即左沿箭竹包夾的沙包大道陡上約5分鐘,來到較平緩處。
幾分鐘後,開始四大波段約70度的急陡坡,攬著粗大的護繩,緊拉枝幹或芒萁加強確保與使力,在這雙腳已操一整天的此刻,使出最後意志力,15:55,終於上了稜線。
海拔1000公尺的三角崙山東南峰基石就在小徑中央,我們路過,續往主峰前行,坡度已較平緩,箭竹旁成排可愛小精靈菇兒,也給了些許心情的轉換。
續緩上約5分鐘,天光漸現,16:05,抵海拔1029公尺有著三等三角點的三角崙山,是蘭陽五大名山,也是台灣小百岳之一,雖右腳搞造反,但終究完成此程最後一座山頭了。
四周白茫茫一片,視野已無,歡喜留影後,16:15,原路而回。
輕鬆以待,回到急坡處,幾近垂降,因護繩大多一條直掛,容易晃動,一個一個下較安全,也因此拉長了時間,我們攬著繩,或側著或倒著走,找好踏點,慢慢步步下移,16:35,下抵平坦處。
等齊後到隊友,緩徑上猛一抬頭,太陽由斜坡高處露了個臉煞是難得,抓住剎那後的瞬間卻又消失無蹤了,下沙包大道,於16:50,回到山莊,此座山,山徑明朗,直上直下,路線乾脆,不拖泥帶水,短時間即可搞定它,值得造訪喔。
大家有點餓了,於此地吃個午晚餐,鹹鹹的魚罐頭鎮住了一路甜食的味蕾,加上熱熱的麵湯,感覺舒服多了,而此刻,對面聖母峰也已消失在煙靄之中了。
17:25,於山莊前留影,告別花兒後,往最後5.3公里落差約780公尺的產業道路下山去,左前方往上的步道穿越兩旁芒花,有點登陽明山大屯西五峰向天山的感覺,此地氣溫20度,也是1.6K聖母登山步道的終點處。
碎石路後,有石板階梯、有木檔階梯,循之字蜿蜒而下,17:45,過1K處,續下約10分鐘路過一涼亭。
18:15,抵海拔465公尺的通天橋,是聖母登山步道入口,這1.6公里落差約420公尺有夠陡峭,也是較辛苦的一段,有一休息涼亭,也有冰涼清水可稍作梳洗,我們於此小休。
18:25,戴好頭燈,起身過橋,遇一柵門,由右繞行而過,天色漸暗,因之後全為下坡產業道路,不影響我們行進的速度,途中原有段崩塌處須高遶約30分鐘的碎石坡,現已初步完工得以順利通行。
又走了2.7公里300公尺落差,19:15,下抵海拔168公尺五峰旗聖母朝聖地,是天主堂聖母瑪莉亞顯跡處,宜蘭平原的夜景又現,從清晨櫻花陵園沉睡中的夜景,到此刻晚上的夜景,時段不同卻同樣美麗。
我們不作停留,續下,這最後1公里路落差僅60公尺已是平緩,流水聲也益形清晰,五峰旗瀑布位得子口溪之源流溪谷中,是沿礁溪斷層生成的斷崖瀑布,因天色已晚,我們改右沿產業道路續下,再循遊客中心指標左往,出海拔106公尺的販售區,陳司機已等在那裡,此刻19:35。
礁溪悟饕池上便當已打烊,改至附近7-11用餐,一碗熱熱關東煮外加冰涼西打,簡單清理了腸胃與疲憊,而過雪隧雨下了,我們已在歸程,於清晨1點半回到高雄。
不含休息的行程時間:櫻花陵園至烘爐地山耗時1小時25分鐘;至桶後溪畔耗時1小時;溯溪至風孔鞍部耗時1小時50分鐘;至聖母山莊耗時4小時;至三角崙山來回耗時1小時;至五峰旗遊客中心販賣部耗時2小時;總長18.2公里,總爬升1060公尺。
烘爐地山走三角崙山,這約20公里的長稜是蘭陽地區的屋脊,也是東北季風的重要屏障,隊長特別規劃繞經桶後溪源頭,行程畫龍點睛益加豐碩,更體驗了前所未有的溯溪野趣,為此登山之旅注入滿滿的歡樂與喜悅且永難忘懷;而陵園的極具巧思,溪谷的靜謐幽深,野芒的翠綠如茵,疊巒的峰連似浪,孤樹的身影獨留,還有那濃霧的閉鎖山頭,晴空的窮目千里,強風的猛然吹襲,雲嵐的飄緲輕移,鎮日沉浸於風光旖旎變化萬千的一景一物,像野雁般自在地於天際間翱翔,過程雖辛苦,但身心皆釋然,幸運地能走它一趟也有著滿滿幸福的感覺。
感謝隊長多次千里迢迢登山口、住宿等地的辛苦探訪,縝密規劃,掌控得宜,讓行程更為順暢,也讓遠道而來的我們得以完美完登;感謝同行隊友一直以來的次次相伴,相互扶持,為旅途增添無比的歡樂;感謝老天在近日多雨時節給予我們整日無雨的天氣,讓行程更為安全,也感謝陳司機趟趟辛苦的接駁與配合,讓全程順利圓滿。
每一趟登山之旅,當成深度之旅,出發之前,將期待的過程視為一種享受,完成之時,將抽象概念化為真實的存在,結束之後,再將上一趟旅程進行消化、反芻,讓喜悅發酵,給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,內化成心靈的養分,譜成一份圓夢的感動;珍惜在山野中踏上的每一步,不僅有遠離塵囂的感覺,也豐富美麗了人生。
櫻花陵園登山口(H 805m)→【1.02K,15分】→產業道路登山口(H 885m)
→【0.86K,30分】→十字路口鞍部(H 1041m)→【0.88K,40分】
→烘爐地山(H 1166m)→【1.16K,60分】→桶後溪溪畔(H 974m)
→【1.68K溯溪,110分】→風孔鞍部(稜線)(H 1048m)→【5.1K,240分】
→聖母山莊(H 884m)→【單程1.1K,上25分回35分】→三角崙山(H 1029m)
→【5.3K,120分】→五峰旗遊客中心販賣部(H 106m)
總計:18.2公里,總爬升1060公尺
【感恩篇】
〈烘崙縱走,是經典的登山路線〉
縱走行程,遠在宜蘭礁溪,好在有熱心登山前輩們的詳盡記錄,我們才敢付諸行動,感恩。
山嵐瀰漫的昏暗清晨,車抵櫻花陵園蔣渭水之丘,前晚雨水還來不及晾乾,大地濕潤而寂靜,空氣中陣陣輕飄著一絲絲溫和的涼風,我們背上沉重的行囊,以興奮與期待的心情,邁向前程,暫時揮別一直陪伴著我們的陳司機;寬暢和友善的山徑,感謝前輩們的付出,也讓人印象深刻;陡下溪畔,那前輩們所稱秘境溪源,名不虛傳,景色宜人,讓人驚艷;溪谷桃花源,水源靜(禁)地,蓊鬱的森林護著兩岸,源流不斷,流經佈滿磊石的溪床,水花四濺,大小水潭隨處可遇,清澈沁涼的溪水,爽透了雙腳,乍見小魚兒水中游,只要依循前輩留下的路條方向,左右橫渡,往上溪溯,不難,也極悠閒,大夥享樂當下,也忘了時光的流逝。
踏上風孔鞍部,果然風勢不小,景致完全兩樣,草原荒野遼闊,兩側青翠山頭也很美麗,遠眺山巒層次分明;大夥默然換穿登山鞋,因為即將面對長途橫越的山稜;果然稜線段山徑,山友造訪不多,時下溽暑,翠綠旺盛的芒草覆蓋在層層山丘上,與藍天、遠山連成一線,美得讓人目瞪口呆;美麗的背後(底下)卻潛藏著重重危機,芒草氾濫,山徑變得不清不楚,稜線氣候惡劣,路條老舊稀疏,尤其在邊坡路段,往往要手撥腳掀,才敢往前一步,走來膽戰心驚,須步步為營,搞得精疲力竭;速度慢移,時間拉長是必然的,何況還要面對一波波永無止境的綿延山嶺;到了〝聖母峰〞,來時路〝不堪回首〞,若非大夥正向力量大,意志堅定,毅力驚人,否則三角崙山恐怕就放棄了;感謝隊員在隊伍陷入低潮時,大家相互激勵,終於完成整個縱走路線,而沒有遺珠之憾。
也謝謝陳司機的久候;更感恩老天的眷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