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-01-09~10新竹尖石八五古道/李棟山/大混山/牛欄坑山/凌空廊道連走行程記述
【計劃攀登篇】
李棟山,昔日鎮壓尖石地區泰雅原住民部落的前進指揮所所在,它有一等制高點,地勢險峻,易守難攻,建有城堡等防禦工事;如今山頂已被樹林圍繞,徒留城堡殘壁供人憑弔,不勝唏噓;古堡四周沿稜闢建多條隘勇道,現在已成優質的登山步道。
我們預定由尖石煤源部落,循八五古道登李棟山,後沿大混山山稜下凌空廊道;登山步道全為自然山徑,總爬升約1400公尺,下降約1000公尺,山徑由登山口西向緩上,直至石桌重要叉路口(即登稜點),此山稜由尖石那結山、內鳥嘴山南向延伸到李棟山,過石桌叉後,往南向李棟山攀升,途中偶有展望,眺望南湖中央尖及聖稜線等著名山峰在遙遠的天際間,登頂後,休息享受快樂時光,再沿小徑往西向緩下,稜線路徑,路過幾個山頭,路上的古蹟城池也不少,乾淨的森林浴,是不可多得的好地方;終點的〝凌空廊道觀景台〞可欣賞到我們剛走過的山岳,大夥也將回味無窮,話題變多。由八五古道上李棟山,山徑長且陡,是中級山的經典健腳路線,沿途林相多變,植被甚豐,古老巨木隨時可見,巧遇山櫻花盛開,讓人驚豔,這幽靜美麗的地方,讓人期待造訪它。
行程簡介:
煤源部落八五古道口(H830m)→【20分】→產道0.7K登山口(H865m)→【60分】→石桌叉路(H1260m)
→【200分】→李棟山(H1914m)→【120分】→大混山(H1541m)→【60分】→八五產道凌空廊道(H1204m)
【實際攀登篇】
簡介:李棟山,又名李崠山,海拔1914公尺,小百岳,台灣百名山,一等三角點,另有一顆頭前溪水源保護區界碑,位於桃園市復興區與新竹縣尖石鄉交界處,大漢溪與油羅溪的分水嶺,山頂「李崠山古堡」,是新竹縣定古蹟,並以泰雅族語「TAPUNG古堡」名稱登錄;大混山,海拔1541公尺,又名比亞山,三等三角點;牛欄坑山,海拔1460公尺,山友自立水泥基石,有一休息小平地;八五古道,此古道在明治四十三年(西元1910年)六月,日軍在宜蘭罔罔隘勇線戰況失利,為了要防止卡奧灣群和馬里闊灣群的聯合對抗,因而在新竹方面有了七次的內灣溪上游方面的隘勇線前進,形成一道防線,以為奪取李棟山;竹120縣道終點的說明牌言及此公路原要通往高義,連接北橫台7線,因經費不足只闢建到此,也因此使得大部份古道能保有到今日。全程含休息耗時10小時完成。
行程:古道、越嶺,期待已久的李棟山連稜,新的一年首趟行程,隊長特別規劃這美麗之行,星期六下午一時,新竹尖石,我們快樂出發去。
閃過兩星期來因高溫引發強烈對流雲系導致的滂沱大雨,難得的好天氣,心情特別愉悅,正午的冬陽猶見耀眼,於西螺休息站賞花與話家常20分鐘後,直殺內灣老街。
一路上大好光陽風和日麗,16:50下竹東接國3,再下竹東芎林交流道轉120縣道,曾造訪過的鵝公髻五指山連稜於朦朧中美美相迎。
17:20,抵內灣老街,仍見遊客如織,熱鬧非凡,多次與內灣老街的邂逅,既熟悉又興奮,到附近民宿安頓好,於老街品嚐道地的客家菜餚,並〝駱駝駱駝〞(台語:閒晃之意)一番。
本月壽星是好夥伴陳司機,感謝他多年來超高行車技術翻山越嶺地奔馳,協助我們完成一個又一個精彩行程,快樂慶生後,於此起彼落的打呼聲中進入夢鄉。
5:10的清晨,氣溫13度,沿老街到盡頭,適逢7-11店休,往前到26K處萊爾富,吃了早餐備妥行動糧。
6:00,沿120縣道,過八五山大橋,6:35,抵41.9K道路終點,是海拔844公尺的煤源八五山古道起點。
右前方煤源部落後頭遠山,晨曦乍現,天空渲染著暈黃五彩,靜謐絕美,邊坡上的粉紫牽牛,也將大地妝點一抹繽紛。
整裝留影吃口平安小果凍,這麼好的地方,臨行前隊長要陳司機於此繼續〝駱駝駱駝〞一下再離開,惹得大夥兒哈哈大笑,6:50,正式啟程。
左轉的產業道路雪白芒花夾道,山頭紅亮,隨即來到廢棄的八五山莊,留影後至斜對面的鳥嘴山雨量站探究一番。
矮牽牛、帶刺微毒的刺茄、細竹、馬藍一路引領著我們,7:00,來到一碉堡,雖已沒入荒煙漫草中,也能窺見其曾有的規模與堅固,而前頭的叉路口,可由左旁較為陡峭的自然山徑上登,我們選擇較遠較平緩的右線,兩線也殊途同歸。
7:02,過難得開啟的柵門,留影後沿水泥路緩上,邊坡粉白一片,定睛細看,是漂亮的蛇根草,前方路旁的大堆捆竹應不是疏伐,待走過姑婆芋,竹林漸次現出。
7:15,抵產道盡頭T字口,大片山坡滿披竹子,是另作屯墾改為他用吧,我們左彎進入山徑,慢慢轉為碎石的路面也有些地礙腳,而盛開的蛇根草也為林間多了份明亮。
我們往左緩上兩分鐘,姑婆芋如影隨形,隨著腳步輕移越見密集,7:25,隊長等在前頭,是一三叉路口,為與自然山徑起登路線的會合點。
我們往右續上,自此姑婆芋及些許綠蕨一路相隨,在這明亮乾淨的廣闊林間,似支支綠傘似朵朵綠花,於邊坡、於兩旁恣意展現。
7:35,棕紅九芎加入,亮眼吸睛,幾步路的陡上,一棵九芎的中空枝幹更是奇特,而腳旁一撮火紅蛇菰於大片綠中也極搶眼,幾分鐘後來到獵人休憩處,馬藍仍一路相伴著。
自此九芎幼林間續現出,又名山蘇的鳥巢蕨也騰空而生,我們放慢腳步,於平整細徑中緩上輕移,倘佯其間,讓美景溜溜流轉,菇兒也成群相迎,已被綠植佔滿的駁坎依稀可見。
續緩上,踩過乾溪磊石,7:45,又見九芎密林,地衣、白飯樹果實輕綴於旁,前方棕紅九芎依偎於巨木旁並立而生也覺新奇。
續沿細徑緩上,於巨岩、九芎與滿目翠綠中穿梭復穿梭。
幾分鐘後幼杉漸次取代,美美呈於眼前,清朗天空下,只見筆直杉林挺立於似飛裙般的綠蕨姑婆芋上,交織著一份生機盎然,這如畫美景,不禁又雀躍開來。
空氣沁涼清新,嘟嘟好的氣溫舒爽宜人,我們不想走得太快,拉長時間細細瀏覽,盡情沉浸其間。
隨著腳步,這綠寶石世界幕幕而出,美得出奇,目不暇給,怎堪匆匆!隊長也不時回頭望著樂不思蜀的我們呢。
約8:00,九芎又來換班,不變的仍是美極了的蕨林與芋海,隊長說這可是他去年來探勘時種植的,今天是來收割的,不錯,長得真好,賣個好價錢可給28隊當基金喔。
笑語中,走過馬藍,走過粉花及高掛的鳥巢蕨,下了山坳又上了來,交錯著的是九芎林與雜木林,還有波波的蕨芋綠浪。
見著九芎巨木,續於叢林中緩上幾分鐘,8:05,相迎的是棵九芎古木,也是此地的地標,隨著腳步,呈現不同面向之美。
而鑽入樹洞,兩旁的精雕細琢,在大片綠海的襯托下,極盡精巧細緻,更臣服於大自然的鬼斧神工。
停不下來地忙著填滿記憶卡,主株右上那根細小枝條,不盡搭嘎,也讓大夥兒七嘴八舌探究起來。
華華面對一堆鏡頭,狀似追星族的主角,這一幕,突然變成明星「突然覺得自己受歡迎」,華華也覺超有趣呢。
而緩步離開回眸一瞥的該面向,依舊吸睛,對側並列的三株巨木也美美相伴,才起程不久,後面的行程正遠著,我們卻屢屢流連於美景之中,隊長仍只是一直等一直等,也真難為他了。
8:10,走過似八爪魚的九芎,走過鳥巢蕨搭的家,大夥兒悠閒地談笑風生。
續行於九芎芋田,似花朵朵,而綠海中千姿百態的細密幼林,倒木上秀色可餐的成群菇兒,還有花苞及楓紅,這林間相伴的好鄰居們,在持續的5分鐘內亮麗現出,讓我們多了份喜悅。
接續的九芎軀幹兩處大洞,也懷疑是否遭到山老鼠肆虐,更讓我們多了份憐惜。
緩上的雜木林中,一直明亮的天空下,整個林間綠植分呈,生氣盎然,淺橘傘菇、透亮木耳、稀子蕨不定芽也露臉相迎。
之後約10分鐘的陡上陡下,貪看似傘芋叢,追著越來越遠的健腳隊長,我們也成了美景的一部份了。
8:25,走過獵人休憩處,鑽過橫梗倒木,於廣闊山野中穿梭復穿梭直上。
漸變了顏色的紅楓以及盛開的蛇根草,陪我們陡上約5分鐘,8:35,上抵海拔1283公尺石塊平整如桌的石桌登稜點,賞花賞景中不知不覺直上近2小時,走了3.36公里,爬升約440公尺落差。
這是八五古道、內鳥嘴山與李棟山的三叉路口,我們小休,曾經造訪過的內鳥嘴山清晰於旁,也憶起該趟北得拉曼神木、奔騰飛瀑與樹型特異的山毛櫸。
見著如扇貝如蛤蜊的菇兒後,8:50,起身續行,自此山徑較為陡峭,約4公里需爬升660公尺落差。
往右幾分鐘後的臨崖腰繞,磊石礙腳,有些許的斜度也稍濕滑,須時時確保小心慢行,走過獵人休憩處,走過山蘇鳥巢蕨,走過有單顆或多顆不定芽的稀子蕨。
緩下一小段後的陡上幾分鐘,趴地枯木、附生綠植與翠綠地衣相伴而過,陽光透入林間,溫暖著身與心,靜靜地一步一步努力向前。
9:10,又過一獵人休憩處,綿密雜木林、造型特異的蕨芽、蔽天葉梢的巨木、漸次歸於塵土的倒木,以及須有優質空氣的山蘇,將這山野裝滿繽紛與盎然。
而一路相伴的蛇根草,似綠毯的翠蕨,開了大口的倒木、隊長特寫的菇中菇以及華華取景的步步高升,了無雜念地各自固守一方,陪伴一路直上過客的我們,雖有點累,心境卻是喜悅的。
接下來10分鐘的陡上,巨木、花兒、根頭及至菇兒,陪著我們往上往上再往上,腳有點痠,背有點重,也到了邊坡。
小心前行小段路,攬繩躍上橫梗於前的陡坡,兩分鐘後的9:35,上抵稜線,也見著稜外內鳥嘴山身影。
熱心山友預告著到李棟山約需再2小時,我們於此地小休,欣賞巨木枝葉凌空伸展的英姿。
9:45,起身續行,一路相伴的硃砂根,深深的綠,大大的紅,於叢林中格外亮眼。
而此地植枝附生旺盛,有點遠古時代的原始氛圍,然大自然也不忘來個調和色彩,讓點點菇群披上粉橘,讓凋零菇兒著上雪白,讓蔓生葉片點些顏色,讓飄落楓葉變了嫣紅,一路美美相隨。
之後約15分鐘走在陡上的細徑中,偶而抬頭細看周遭,密林、根頭、變色蕨類,給稍見疲累之時來個心情轉移。
10:10,我們小休,此地海拔1677公尺,由啟登到此已走了5公里,巨木優美樹型,大紅硃砂根就在身旁。
10:20,起身,僅剩兩公里爬升約240公尺落差了,往李棟山這「最後一哩路」,在小鹿偶而「台灣好」滿滿愛國情懷的高亢歌聲中,大夥兒忘卻辛勞,笑呵呵地快樂前行,陡上幾分鐘後來到綠植滿鋪的山坳,溫暖光陽於前方透入,照亮了整個山野。
隨後加入的是細密低矮箭竹,約10來分鐘的連續陡升,上了稜,5分鐘後過樹洞,過杜鵑林,見著眼前高聳山頭,想著是否登上就到了。
仍是緣崖腰繞,10:50,來到一瘦稜,兩邊駁坎遺跡尚稱牢靠;左邊山谷為箭竹盤據,右下為雜木叢林,左顧右盼,視野截然不同,壁壘分明,著實有趣。
過一遺址,來到一綠蕨滿鋪的美麗細徑,直繞著山腰而上,也見著保存良好的石階,顯見曾有人駐留,打從一早,我們穿梭在這長長古道,在少人踏足的此路段,獨享此等絕美景致。
之後的綠密箭竹引領我們於11:00上抵稜上,林外山巒鄉居清晰可見,走過添加顏色的蕨類,繞過高聳的岩崖,一路約20分鐘的上上下下,直到腳痠,再約10來分鐘的幾波攬繩陡上,直到腿軟。
11:35,終於來到較平整之處,走過有著駁坎的瘦稜,自此開始超過90度大轉向的腰繞,一路緩下繞行約半小時,再陡上約幾分鐘,12:10,抵李棟山與大混山的三叉路口。
路標顯示再15分鐘可抵李棟山三角點,但約5分鐘之後的瘦稜陡上,這最後半哩路,雖美,卻也是意志力的最終考驗,而盤根陡徑手腳並用也爬了上去。
12:20,來到杜鵑林,隊長說看到牆了,直上中,隊長撿拾一撮蕨根,真的有嫩芽ㄟ,就地種回,也見著前方一大面石牆,李棟山到了。
然怎麼不見隊長身影,原來城門就在牆後中間,走了進去,隊長已在古堡內了,此刻12:25,給超強隊友們先來張與城門的留影。
看著古堡中央一等三角點基石,一等衛星控制點,疲憊盡消,這海拔1941公尺的李棟山,我們足足走了7.43公里,總爬升1001公尺,含休息半小時共耗時約5.5小時。
卸下背包午餐是最快樂的時刻,躺著休息的正午天空,赫見努力衝出烏雲重圍的太陽,這首見的奇景,隊長直呼「是可以照相的太陽」,也給它來張神奇的照片喔,也因著如此,得以在毫無遮蔽的廣場內有著嘟嘟好的氣溫下休息,真是恩賜。
此時難得來了兩個山友,請其幫我們合影,也趁機給隊長來張有著「君臨天下」氣勢的城門獨照。
可睡20分鐘,卻睡到被叫醒,才知道有多奢侈幸福啊,而其間隊長已幫我們將古堡周遭冬景來些特寫美美帶回。
這已列為縣定古蹟的「李崠山古堡」為清代李棟將軍所建,西元1912年日治時期成為「李崠隘勇監督所」,是泰雅族原住民抗日古戰場,僅存的城門磚牆,在荒城歲月中訴說著滄桑往事,而今「氣象局自動氣象及雨量遙測系統」和「李棟山無線電中繼站」,與其並立其中,走過古堡殘牆小徑,遙想百年前的烽火歲月,人們帶走了甚麼?又能帶走甚麼?一切終又回歸自然,歸於平靜,撫今追昔,不勝唏噓。
13:40,繞出,圍牆旁的標示牌顯示另一條由山莊上來僅2公里,而我們已完成最長最美的另一條路線了。
原路而回,小心又有點速度地踩著沙沙落葉陡下約20分鐘,14:00,回到山坳李棟山大混山叉路口。
隨即左轉往大混山出發去,於約一人高的箭竹細徑中續下,這美麗的杜鵑林,還有從八五古道一路跟著的硃砂根仍於此綠野中妝點它最亮麗的紅,以及明亮菇兒及駁坎遺跡,陪著我們於14:15下抵山坳處。
於雜林幼杉中續下約10分鐘,杜鵑林熱情取而代之約5分鐘,相迎的是筆直參天的杉木林,滿鋪的松針將大地轉為一片棕紅,硃砂根也來競豔添加繽紛。
林木滿鬱於岡巒,令人心曠神怡,於美麗林中陡下再陡下,14:35下至一遺址,規模不小,保存也堪稱完整。
「走古道,在探訪中和往事重逢」,這精堆細疊的駁崁,緩緩顧盼,細細品味,踩著先人的腳步,把從前走到今天,隊長也幫我們來張與歷史同在極具意義的美麗合影。
旋即續下,走在杉林清幽小徑,見著尚約1小時腳程的路標,想著最辛苦難纏的爬升路段已然克服,僅存少許小段爬升絕大部份是下坡的此路段,也覺些許輕鬆。
而變了色的枯蕨、一直現出的遺址、翠綠的雜木林、雪白大碗茶花以及林外朦朧遠山,伴我們前行約20分鐘。
14:55,來到一駁坎區寬廣平台小休,林外不時現出的內鳥嘴山美麗身影就在身旁,也備感親切。
15:10,續行,滿鋪路面的是漸多了的青苔磊石,小心踩踏每一個腳步,偶而抬頭欣賞周遭景色,也見著似麻花捲的枝幹。
15:25,來到一叉路口,隊長選擇傳統路線,非關平坦與否,而是能掌握可知的未來,我們直走繞行約10分鐘,又見遺址,2分鐘後的陡上一小段,15:35,上抵海拔1541公尺有一三等三角點的大混山。
依本日此程的路線,這大混山有點不是很好混喔!15:40,合影喝口水後旋即離開。
巨石橫陳的此路段,清一色被青苔暈染成綠色也堪稱一絕,少許的起伏幾分鐘,稜外層疊山巒前,坡上有株難得一見的大茶碗花,續行中,見著枝幹的大團樹瘤也覺得應到外科的隊長家掛號去。
混沌中,華華眼尖發現腳旁的根結蘭,這山中嬌客頓時讓大家精神百倍,紛紛停下腳步捕捉其美麗身影。
幾分鐘的小心越過堆疊磊石,又見根結蘭芳蹤,隨即於15:57來到一叉路口,路牌紛立熱鬧非凡,我們左下,往此程第三座山頭出發去。
落葉滿鋪的深深下坡,沒見著甚麼山頭,幾分鐘後我們稍待,隊長獨自找尋去,未久傳來好消息,隊長已在該處了,我們往右腰繞而下幾分鐘,16:05,抵海拔1460公尺的牛欄坑山。
基石應是熱心山友自行建立的,藏於此地,隊長也能找到,真真佩服喔,此路徑亦是條古道,續下可經大混山西北峰抵竹60約9K處,合影後旋即離開。
16:07,原路陡上,於16:15,上抵叉路口,左轉續往回程出發。
甫一踏上,赫見腳旁三片大小幾乎相等的石板整齊相疊,宛如豆干也嘖嘖稱奇,而如八爪魚的板根、又見的蛇根草、紫色漂亮群菇,也於直下中陪著我們。
16:30,來到巨石區,沙沙落葉中小心陡下,約5分鐘見著路旁水管,鄉居應也不遠了,也再次見著樹瘤成串高掛。
擋道的巨石上的留影,隊長要我們弓起雙腳才能顯見巨石的高大,然雙腳卻不聽使喚,不是不聽話,只因痠軟抬不起來啦,也惹得大夥哈哈大笑。
走過根頭後,16:50,林間山嵐漸起,似簾幕的竹林美美地直立於前,給了視覺的極佳享受,於竹林中快步而下約5分鐘。
繞出了稜,見著透出的葉紅點點,也見著林外山頭浮游的雲海,意味著觀景台的賞景可能落空?!然雲海也是美景之一,我如是想著。
17:00,又見超美竹幔,小心而下,隨即出了林接了農路,2分鐘後來到產業道路口,「往李棟山」指示牌於路口相送。
我們右轉緩上續行,17:05,上抵海拔1204公尺的凌空廊道,飛也似的直奔觀景台,以為霧茫茫一片,卻見層疊山巒,稜稜分明,遠處鄉居,靜躺於下,真是美極了,真是喜出望外。
窮目所及,有飛瀑神木的北得拉曼內鳥嘴山、復興三尖之一的那結山馬武督山連稜,以及今日的八五李棟山大混山連稜,均已走了一趟,於此地得以一覽全貌也倍感親切;而內灣、水田部落、煤源部落及那羅部落,也幽靜地依偎於崇山峻嶺間。
陳司機說之前確是白茫茫一片,對側層山也煙消雲散,是另一種的美,在隊長聲聲呼喚下,由陳司機幫我們合影,換了乾淨衣物,再次於此美景中流連,晚霞如彩帶,夜幕漸低垂,也見萬家燈火。
17:25,對面山巒又湮沒於雲海之中了,曲終人散,帶著最後一抹彩霞,心滿意足地離開。
下約5K可接上120縣道約39K處,途中幾個髮夾彎過數碼天空,一路蜿蜒回到內灣老街,大嬸婆私房菜的大餐,大夥兒大快朵頤,也為陳司機慶生,於22:00,回到高雄。
不含休息的行程時間:煤源部落八五古道口至李棟山7.43公里耗時約5小時;到大混山約3.8公里耗時1小時40分鐘,牛欄坑山來回0.5公里耗時15分鐘;大混山至凌空廊道約1.6公里耗時1小時。全程13.3公里,總爬升1234公尺。
竟然如此美麗,竟然如此豐碩,翻山越嶺的全程,細竹林、姑婆芋、綠翠蕨、九芎林、鳥巢蕨、杉木林、雜木林與箭竹林;碎石、磊石與巨岩;古道、駁坎、遺址、古蹟與凌空廊道;繞個大圈於幾條長長的古道穿梭中,交織著絕美景致,沉緬於思古幽情;選擇路程較長爬升較多的此路線,乃因迢迢遠路難得一訪,將周遭隘勇路古道景點一倂納入,感受不同的氛圍,也是一種絕佳的體驗;隊長的博學多聞與多次探勘,始能成就此超強組合,佩服之至也極盡感激;雖說旅行唯一不能預約的是天氣,但也為能有一日大好晴天感到慶幸與感恩;登山不純然只是登頂,而是以登頂為目標,享受達成目標的過程與快樂,也感謝隊友們的貼心相伴;心因這千般奇景而萬般湧動,也細細刻畫著遠久的記憶與甜美回憶。
煤源部落八五古道口(H844m)→【35分】→產道0.7K登山口(H865m)
→【70分】→石桌叉路(H1283m)→【195分】→李棟山(H1914m)→【100分】
→大混山(H1541m)→【15分來回牛欄坑山】→【60分】→八五產道凌空廊道(H1204m)
【感恩篇】
〈悠遊老街和古道〉
冬天的北台灣山區,難得有的好天氣,大夥精神特好;清晨的老街,有別於前晚熱鬧的景象,顯得冷清寧靜,暈黃的路燈,映著灰暗的小街道,兩旁倚立的古老建築,這曾經是繁華的小鎮,我們漫步老街上,心靈也沉澱不少。
寧靜幽遠的古老山林,古道深藏其中,步道平緩攀升,沿著古道,大夥不疾不徐地四處尋寶,景色讓人驚艷和感動,不忍心催促大家快上路,雖然眼前還有大段未完的行程;大自然就這麼善待這群遠到的旅人,展現最美的一面,我們小心翼翼漫步林間,以免打擾了這片平靜。
感謝前行山友留下的足跡,讓我們順利完成古道之旅,也更深一次體驗大自然的浩瀚無邊。
留言列表